第2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>2.7冲裁工艺设计

    冲裁工艺设计包括冲裁件的工艺性和冲裁工艺方案确定。良好的工艺性和合理的工艺方案,可以用最少的材料,最少的工序数和工时,使得模具结构简单且模具寿命长,能稳定地获得合格冲件。所以劳动量和冲裁件成本是衡量冲裁工艺设计合理性的主要指标。
    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适应性。所谓冲裁工艺性好是指能用普通冲裁方法,在模具寿命和生产率较高、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得到质量合格的冲裁件。因此,冲裁件的结构形状、尺寸大小、精度等级、材料及厚度等是否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,对冲裁件质量、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。  

    1.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

(1) 冲裁件的形状 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、对称,有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。
(2) 冲裁件内形及外形的转角 冲裁件内形及外形的转角处要尽量避免尖角,应以圆弧过渡,如图2.7.1所示,以便于模具加工,减少热处理开裂,减少冲裁时尖角处的崩刃和过快磨损。圆角半径R的最小值,参照表2.7.1选取。
(3) 冲裁件上凸出的悬臂和凹槽 尽量避免冲裁件上过长的凸出悬臂和凹槽,悬臂和凹槽宽度也不宜过小,其许可值如图2.7.2a所示。
(4) 冲裁件的孔边距与孔间距 为避免工件变形和保证模具强度,孔边距和孔间距不能过小。其最小许可值如图2.7.2a所示。
(5) 在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,孔边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,以免冲孔时凸模受水平推力而折断,如图2.7.2b所示。

图2.7.1 冲裁件的圆角图 图2.7.2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

    (6) 冲孔时,因受凸模强度的限制,孔的尺寸不应太小,否则凸模易折断或压弯。用无导向凸模和有导向的凸模所能冲制的最小尺寸,分别见表2.7.2和表2.7.3。

    注:t为板料厚度,τ为抗剪强度。

    注:t为板料厚度。

    2.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

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分为精密级与经济级两类。精密级是指冲压工艺在技术上所允许的最高精度,而经济级是指模具达到最大许可磨损时,其所完成的冲压加工在技术上可以实现而在经济上又最合理的精度,即所谓经济精度。为降低冲压成本,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,在不影响冲裁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,应尽可能采用经济精度。

  (1)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IT11级,一般要求落料件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10级,冲孔件最好低于IT9级。
冲裁得到的工件公差列于表2.7.4、表2.7.5。如果工件要求的公差值小于表值,冲裁后需经整修或采用精密冲裁。
(2)冲裁件的断面粗糙度与材料塑性、材料厚度、冲裁模间隙、刃口锐钝以及冲模结构等有关。当冲裁厚度为2mm以下的金属板料时,其断面粗糙度Ra一般可达12.5~3.2μm。
    3.冲裁件尺寸标注
冲裁件尺寸的基准应尽可能与其冲压时定位基准重合,并选择在冲裁过程中基本上下不变动的面或线上。如图2.7.3a所示的尺寸标注,对孔距要求较高的冲裁件是不合理的。这是因为当两孔中心距要求较高时,尺寸B和C标注的公差等级高,而模具(同时冲孔与落料)的磨损,使尺寸B和C的精度难以达到要求。改用图2.7.3b的标注方法就比较合理,这时孔中心距尺寸不再受模具磨损的影响。冲裁件两孔中心距所能达到的公差见表2.7.5。

图2.7.3冲裁件尺寸标注
a) 不合理   b)合理

    注:
1.分子为外形公差,分母为内孔公差。
2. 一般精度的工件采用1T8~1T7级精度的普通冲裁模;较高精度的工件采用IT7~IT6级精度的高级冲裁模。
    注:适用于本表数值所指的孔应同时冲出。
    在冲裁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,根据冲件的特点确定冲裁工艺方案。确定工艺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定冲裁的工序数,冲裁工序的组合以及冲裁工序顺序的安排。冲裁工序数一般容易确定,关键是确定冲裁工序的组合与冲裁工序顺序。

    1.冲裁工序的组合

冲裁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冲裁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。所使用的模具对应为单工序模、级进模、复合模。
一般组合冲裁工序比单工序冲裁生产效率高,加工的精度等级高。冲裁工序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:
(1)根据生产批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,小批量和试制生产采用单工序模,中、大批量生产采用复合模或级进模,生产批量与模具类型的关系见表2.7.6。

   注:表内数字为每年班产量数值,单位:千件

    (2)根据冲裁件尺寸和精度等级来确定 复合冲裁所得到的 冲裁件尺寸精度等级高,避免了多次单工序冲裁的定位误差,并且在冲裁过程中可以进行压料,冲裁件较平整。级进冲裁比复合冲裁精度等级低。
(3)根据对冲裁件尺寸形状的适应性来确定 冲裁件的尺寸较小时,考虑到单工序送料不方便和生产效率低,常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。对于尺寸中等的冲裁件,由于制造多副单工序模具的费用比复合模昂贵,则采用复合冲裁;当冲裁件上的孔与孔之间或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,不宜采用复合冲裁或单工序冲裁,宜采用级进冲裁。所以级进冲裁可以加工形状复杂、宽度很小的异形冲裁件,且可冲裁的材料厚度比复合冲裁时要后,但级进冲裁受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与工序数的限制,冲裁件尺寸不宜太大,参见表2.7.7。
    ( 4)根据模具制造安装调整的难易和成本的高低来确定 对复杂形状的冲裁件来说,采用复合冲裁比采用级进冲裁较为适宜,因为模具制造安装调整比较容易,且成本较低。
(5)根据操作是否方便与安全来确定 复合冲裁其出件或清除废料叫困难,工作安全性交差,级进冲裁较安全。
综上所述分析,对于一个冲裁件,可以得出多种工艺方案。必须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,选取在满足冲裁件质量与生产率的要求下,模具制造成本较低、模具寿命较高、操作较方便及安全的工艺方案。
    2、冲裁顺序的安排

(1)级进冲裁顺序的安排
a.先冲孔或冲缺口,最后落料或切断,将冲裁件与条料分离。首先冲出的孔可作后续工序的定位孔。当定位也要求较高时,则可冲裁专供定位用的工艺孔(一般为两个),如图2.7.4所示。

2.7.4 级进冲裁
b.采用定距侧刃时,定距侧刃切边工序安排与首次冲孔同时进行(见图2.8.11),以便控制送料进距。采用两个定距侧刃时,可以安排成一前一后,也可并列安排。
(2)多工序冲裁件用单工序冲裁时的顺序安排
a. 先落料使坯料与条料分离,再冲孔或冲缺口。后继工序的定位基准要一致,以避免定位误差和尺寸链换算。
b. 冲裁大小不同、相距较近的孔时,为减少孔的变形,应先冲大孔后冲小孔。
工艺方案确定之后,需要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和粗选设备,为模具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。例2.7.1
图2.1.2所示连接板冲裁零件,材料为10钢,厚度为2mm,该零件年产量20万件,冲压设备初选为250kN开式压力机,要求制定冲压工艺方案。    1、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
(1)材料 10钢是优质碳素结构钢,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。
(2)工件结构 该零件形状简单。孔边距远大于凸凹模允许的最小壁厚(见表2.9.5 ),故可以考虑采用复合冲压工序。
(3)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孔心距40mm±0.15mm属于IT12级,其余尺寸未注公差,属自由尺寸,按IT14级确定工件的公差,一般冲压均能满足其尺寸精度要求。
(4)结论 可以冲裁2、确定冲压工艺方案
    该零件包括落料、冲孔两个基本工序,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:
方案一:先落料,后冲孔。采用单工序模生产。
方案二:落料-冲孔复合冲压,采用复合模生产。
方案三:冲孔-落料连续冲压,采用级进模生产。
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、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,生产率较低,难以满足该零件的年产量要求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,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,且生产率也高。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,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,模具制造并不困难。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,生产率也很高,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。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,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,故模具制造、安装较复合模复杂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,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模具设计与制造

第2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> 2.6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

2020-4-4 21:41:46

模具设计与制造

第2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> 2.8冲裁模的典型结构

2020-4-4 21:44:28

⚠️
模具俱乐部网上的部分文章及教程收集于互联网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。
无意侵害您的权益,请发送邮件至 root@mouldclub.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:rogen 反馈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