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> 4.7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模具设计与制造 20年4月4日 编辑 rogen汽车工程师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。根据拉深模使用的压力机类型不同,拉深模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;根据拉深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以后各次拉深模;根据工序组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、复合工序拉深模和连续工序拉深模;根据压料情况可分为有压边装置和无压边装置拉深模。 1.无压边装置的简单拉深模 这种模具结构简单,上模往往是整体的,如图4.7.1所示。当凸模3直径过小时,则还应加上模座,以增加上模部分与压力机滑块的接触面积,下模部分有定位板1、下模座2与凹模4。为使工件在拉深后不致于紧贴在凸模上难以取下,在拉深凸模3上应有直径声φ3mm以上的小通气孔。拉深后,冲压件靠凹模下部的脱料颈刮下。这种模具适用于拉深材料厚度较大(t>2mm)及深度较小的零件。 2.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 如图4.1.2所示为压边圈装在上模部分的正装拉深模。由于弹性元件装在上模,因此凸模要比较长,适宜于拉深深度不大的工件。 图4.7.2所示为压边圈装在下模部分的倒装拉深模。由于弹性元件装在下模座下压力机工作台面的孔中,因此空间较大,允许弹性元件有较大的压缩行程,可以拉深深度较大一些的拉深件。这副模具采用了锥形压边圈6。在拉深时,锥形压边圈先将毛坯压成锥形,使毛坯的外径已经产生一定量的收缩,然后再将其拉成筒形 件。采用这种结构,有利于拉深变形,可以降低极限拉深系数。 目前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压边装置有两大类: (1)弹性压边装置 这种装置多用于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。通常有如下三种:①橡皮压边装置(图4.7.3a);②弹簧压边装置(图4.7.3b);③气垫式压边装置(图4.7.3c)。这三种压边装置压边力的变化曲线如图4.7.4所示。 随着拉深深度的增加,凸缘变形区的材料不断减少,需要的压边力也逐渐减少。而橡皮与弹簧压边装置所产生的压边力恰与此相反,随拉深深度增加而始终增加,尤以橡皮压边装置更为严重。这种工作情况使拉深力增加,从而导致零件拉裂,因此橡皮及弹簧结构通常只适用于浅拉深。气垫式压边装置的压边效果比较好,但其结构、制造、使用与维修都比较复杂一些。 在普通单动的中、小型压力机上,由于橡皮、弹簧使用十分方便,还是被广泛使用。这就要正确选择弹簧规格及橡皮的牌号与尺寸,尽量减少其不利方面。如弹簧,则应选用总压缩量大、压边力随压缩量缓慢增加的弹簧;而橡皮则应选用较软橡皮。为使其相对压缩量不致过大,应选取橡皮的总厚度不小于拉深行程的五倍。 1-定位板2-下模板3-拉深凸模4-拉深凹模图4.7.1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1-上模座 2-推杆 3-推件板 4-锥形凹模 5-限位柱 6-锥形压边圈 7-拉深凸模 8-固定板 9-下模座 图4.7.2 带锥形压边圈的倒装拉深模 a) 橡皮b) 弹簧c) 气垫 图4.7.3弹簧压边装置 图4.7.4 弹性压板装置的压边力曲线 对于拉深板料较薄或带有宽凸缘的零件,为了防止压边圈将毛坯压得过紧,可以采用带限位装置的压边圈,如图4.7.5所示,拉深过程中压边圈和凹模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s。当拉深钢件时, ;拉深铝合金件时, ;拉深带凸缘工件时, mm。 图4.7.5 带限位装置在压边圈 (2)刚性压边装置 这种装置用于双动压力机上,其动作原理如图4.7.6所示。曲轴1旋转时,首先通过凸轮2带动外滑块3使压边圈6将毛坯压在凹模7上,随后由内滑块4带动凸模5对毛坯进行拉深。在拉深过程中,外滑块保持不动。刚性压边圈的压边作用,并不是靠直接调整压边力来保证的。考虑到毛坯凸缘变形区在拉深过程中板厚有增大现象,所以调整模具时,压边圈与凹模间的间隙c应略大于板厚t。用刚性压边,压边力不随行程变化,拉深效果较好,且模具结构简单。图4.7.7所示即为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。 图4.7.6 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刚性压边装置动作原理 1-固定板 2-拉深凸模 3-刚性压边圈 4-拉深凹模 5-下模板6-螺钉 图4.7.7 带刚性压边装置拉深模 在以后各次拉深中,因毛坯已不是平板形状,而是已经成形的半成品,所以应充分考虑毛坯在模具上的定位。 图4.7.8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,仅用于直径变化量不大的拉深。 图4.7.9所示为有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摸,这是一般最常见的结构形式。拉深前,毛坯套在压边圈4上,压边圈的形状必须与上一次拉出的半成品相适应。拉深后,压边圈将冲压件从凸模3上托出,推件板1将冲压件从凹模中推出。 图4.7.8 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1-推件板 2-拉深凹模 3-拉深凸模 4-压边圈 5-顶杆 6-弹簧 图4.7.9 有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图4.7.10所示为一副典型的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。上模部分装有凸凹模3(落料凸模、拉深凹模),下模部分装有落料凹模7与拉深凸模8。为保证冲压时先落料再拉深,拉深凸模8低于落料凹模7一个料厚以上。件2为弹性压边圈,弹顶器安装在下模座下。 1-顶杆 2-压边圈 3-凸凹模 4-推杆 5-推件板 6-卸料板 7-落料凹模 8-拉深凸模 图4.7.10 落料拉深复合模 图4.7.11所示为落料、正、反拉深模。由于在一副模具中进行正、反拉深,因此一次能拉出高度较大的工件,提高了生产率。件1为凸凹模(落料凸模、第一次拉深凹模),件2为第二次拉深(反拉深)凸模,件3为拉深凸凹模(第一次拉深凸模、反拉深凹模),件7为落料凹模。第一次拉深时,有压边圈6的弹性压边作用,反拉深时无压边作用。上模采用刚性推件,下模直接用弹簧顶件,由固定卸料板4完成卸料,模具结构十分紧凑。 1-凸凹模 2-反拉深凸模 3-拉深凸凹模 4-卸料板 5一导料板 6-压边圈 7-落料凹模 图4.7.11 落料、正、反拉深模 图4.7.12所示为一副后次拉深、冲孔、切边复合模。为了有利于本次拉深变形,减小本次拉深时的弯曲阻力,在本次拉深前的毛坯底部角上已拉出有45°的斜角。本次拉深模的压边圈与毛坯的内形完全吻合。模具在开启状态时,压边圈1与拉深凸模8在同一水平位置。冲压前,将毛坯套在压边圈上,随着上模的下行,先进行再次拉深,为了防止压边圈将毛坯压得过紧,该模具采用了带限位螺栓的结构,使压边圈与拉深凹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。到行程快终了时,其上部对冲压件底部完成压凹与冲孔,而其下部也同时完成了切边。切边的工作原理如图4.7.13所示。在拉深凸模下面固定有带锋利刃口的切边凸模,而拉深凹模则同时起切边凹模的作用。拉深间隙与切边时的冲裁间隙的尺寸关系如图所示。图4.7.13a为带锥形口的拉深凹模,图4.7.13b为带圆角的拉深凹模。由于切边凹模没有锋利的刃口,所以切下的废料拖有较大的毛刺,断面质量较差,也有将这种切边方法称为挤边。用这种方法对筒形件切边,由于其结构简单,使用方便,并可采用复合模的结构与拉深同时进行,所以使用十分广泛。对筒形件进行切边还可以采用垂直于筒形件轴线方向的水平切边,但其模具结构较为复杂。 1-压边圈 2-凹模固定板 3-冲孔凹模 4-推件板 5-凸模固定板 6-垫板 7-冲孔凸模 8-拉深凸模 9-限位螺栓 10-螺母 11-垫柱 12-拉深切边凹模 13-切边凸模 14-固定块 图4.7.12再次拉深、冲孔、切边复合模 为了便于制造与修磨,拉深凸模、切边凸模、冲孔凸模和拉深、切边凹模均采用镶拼结构。 图4.7.13 筒形件的切边原理 给TA打赏 共{{data.count}}人 人已打赏 冷冲模设计与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