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具的装配就是根据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条件,以一定的装配顺序和方法,将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,经协调加工,组装成满足使用要求的模具。在装配过程中,既要保证配合零件的配合精度,又要保证零件之间的位置精度,对于具有相对运动的零(部)件,还必须保证它们之间的运动精度。因此,模具装配是最后实现冲模设计和冲压工艺意图的过程,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。模具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制件的冲压质量、模具的使用和模具寿命。
模具属单件生产。组成模具实体的零件,有些在制造过程中是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和公差独立地进行加工的(如落料凹模、冲孔凸模、导柱和导套、模柄等),这类零件一般都是直接进入装配;有些在制造过程中只有部分尺寸可以按照图纸标注尺寸进行加工,需协调相关尺寸;有的在进入装配前需采用配制或合体加工,有的需在装配过程中通过配制取得协调,图纸上标注的这部分尺寸只作为参考(如模座的导套或导柱固装孔,多凸模固定板上的凸模固装孔,需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板件螺栓孔、销钉孔等)。
因此,模具装配适合于采用集中装配,在装配工艺上多采用修配法和调整装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。从而实现能用精度不高的组成零件,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,降低零件加工要求。
冲裁模装配后,应达到下述主要技术要求:
(1)模架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(JB/T8050—1999《冲模模架技术条件》、JB/T8071—1995《冲模模架精度检查》)规定。模具的闭合高度应符合图纸的规定要求。
(2)装配好的冲模,上模沿导柱上、下滑动应平稳、可靠。
(3)凸、凹模间的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,分布均匀。凸模或凹模的工作行程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。
(4)定位和挡料装置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。冲裁模导料板间距离需与图纸规定一
致;导料面应与凹模进料方向的中心线平行;带侧压装置的导料板,其侧压板应滑动灵活,
工作可靠。
(5)卸料和顶件装置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,超高量在许用规定范围内,工作面不允许有倾斜或单边偏摆,以保证制件或废料能及时卸下和顺利顶出。
(6)紧固件装配应可靠,螺栓螺纹旋入长度在钢件连接时应不小于螺栓的直径,铸件连接时应不小于1.5倍螺栓直径;销钉与每个零件的配合长度应大于1.5倍销钉直径;螺栓和销钉的端面不应露出上、下模座等零件的表面。
(7)落料孔或出料槽应畅通无阻,保证制件或废料能自由排出。
(8)标准件应能互换。紧固螺钉和定位销钉与其孔的配合应正常、良好。
(9)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尺寸需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;起吊零件应安全可靠。
(10)模具应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试验,冲出的制件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在模具装配之前,要认真研究模具图纸,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条件,制定合理的装配方案,并对提交的零件进行检查,除了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外,还应满足装配工序对各类零件提出的要求,检查无误方可按规定步骤进行装配。装配过程中,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及测量工具。
冲模装配工艺要点是:
(1)选择装配基准件。装配时,先要选择基准件。选择基准件的原则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时的依赖关系来确定。可以作为装配基准件的主要有凸模、凹模、凸凹模、导向板及固定板等。
(2)组件装配。组件装配是指模具在总装前,将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连接成一个组件的装配工作。如模架的组装,凸模和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,卸料与推件机构各零件的组装等。这些组件,应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组装,这将会对整副模具的装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。
(3)总体装配。总装是将零件和组件结合成一副完整的模具过程。在总装前,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和安排好上、下模的装配顺序。
(4)调整凸、凹模间隙。在装配模具时,必须严格控制及调整凸、凹模间隙的均匀性。间隙调整后,才能紧固螺钉及销钉。
调整凸、凹模间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、测量法、垫片法、涂层法、镀铜法等。
(5)检验、调试。模具装配完毕后。必须保证装配精度,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,并要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,检验模具各部分的功能。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,并按试模生产制件情况调整、修正模具,当试模合格后,模具加工、装配才算基本完成。
为了便于对模,总装前应合理确定上、下模的装配顺序,以防出现不便调整的情况。上、下模的装配顺序与模具的结构有关。一般先装基准件,再装其它件并调整间隙均匀。不同结构的模具装配顺序说明如下:
(1)无导向装置的冲模 这类模具的上、下模,其间的相对位置是在压力机上安装时调整的,工作过程中由压力机的导轨精度保证,因此装配时,上、下模可以独立进行,彼此基本无关。
(2)有导柱的单工序模 这类模具装配相对简单。如果模具结构是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,则一般先将凹模安装在下模上,再将凸模与凸模固定板装在一起,然后依据下模配装上模。其装配路线如图7.2.2所示。
(3)有导柱的连续模 通常导柱导向的连续模都以凹模作装配基准件(如果凹模是镶拼式结构,应先组装镶拼式凹模),先将凹模装配在下模座上,凸模与凸模固定板装在一起,再以凹模为基准,调整好间隙,将凸模固定板安装在上模座上,经试冲合格后,钻铰定位销孔。
导套装配→模柄装配↘模架→装配下模部分→装配上模部分→试模导柱装配↗
图7.2.2 有导柱的单工序模装配路线
(4)有导柱的复合模 复合模结构紧凑,模具零件加工精度较高,模具装配的难度较大,特别是装配对内、外形有同轴度要求的模具,更是如此。
复合模属于单工位模具。复合模的装配程序和装配方法相当于在同一工位上先装配冲孔模,然后以冲孔模为基准,再装配落料模。基于此原理,装配复合模应遵循如下原则:
① 复合模装配应以凸凹模作装配基准件。先将装有凸凹模的固定板用螺栓和销钉安装、固定在指定模座的相应位置上;再按凸凹模的内形装配、调整冲孔凸模固定板的相对位置,使冲孔凸、凹模间的间隙趋于均匀,用螺栓固定;然后再以凸凹模的外形为基准,装配、调整落料凹模相对凸凹模的位置,调整间隙,用螺栓固定。
② 试冲无误后,将冲孔凸模固定板和落料凹模分别用定位销,在同一模座经钻铰和配
钻、配铰销孔后,打入定位。 |